Author Image

你好,我是 Jack

Jack Wu

Ph.D. a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我目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深圳河套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硕士期间,我的研究方向是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现在,作为一名博士生,我正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科学工程的交叉领域。欢迎各位研究人员和学者前来交流,共同成长。

普通话
英语
西班牙语

技能

教育

深圳河套学院
2025.09 至今
科学与工程智能中心 -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9 至今
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硕转博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2022.05 - 2023.06
安全科学与工程 - 本科生
GPA: 3.83 / 4
修读课程:
课程名称 总学分 获取学分
Elements Indust Hygiene A (4) A (4)
Indust Vent & Smoke Control A (4) A (4)
Risk Control Engineering A (4) A (4)
Fire Dynamics A (4) B (3)
Life Safety Analysis A (4) B (3)
System & Process Safety Analysis A (4) B (3)
Hazardous Materials Management A (4) B (3)
课外活动:
  • 科研助理 - Dr. Joshua Li
  • 课程助教(静力学) - Dr. Ramming
  • 完成毕业设计 “Conceptual Model Development for Wildland Urban Interface Fire Safety Performance Analysis”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9 - 2022.05
安全科学与工程 - 本科生
GPA: 3.83 / 4
修读课程:
课程名称 总学分 获取学分
Math I 5 5
Math II 5 5
Gen Chem for Engineers 4 4
General Physics I 4 4
College Physics II 4 4
Survey of Organic Chemistry 3 3
ENGR Design with CAD 3 3
Statics 3 3
Fire Protection Hydraulic & Water Suppression Analysis 4 4
Thermodynamics 3 3
Suppression & Detection system 4 3
Elementary Statistics (A) 3 3
Technical Writing 3 3
Fluid Mechanics 3 3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3 3
Combustion 4 3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4 3
课外活动:
  • 课程助教(流体力学) - Dr. Qiangdong Li
  • 担任青年志愿者协会(非盈利组织)会长

发表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退役电池快速分选方法(发明专利)

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退役电池进行快速分选的方法。首先根据退役电池的外部参数构建二值特征向量,然后进行一次分类,区分梯次使用和直接回收的电池。之后对电池进行高倍率充电,获得增量容量(IC)曲线,提取关键特征作为二次分选指标。将这些结果与一次分类相结合,输入到多分类模型中,实现精准分选,提高处理不同健康状态电池的效率和准确性。

Exploring the Viability of Cryogenic Freezing for Safe Pretreatment in Lithium-Ion Battery Recycling
Renewable Energy 2025年5月

Recycling of massive spent lithium-ion batteries (LIBs) is urgently requi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energy storage industries. However, due to their complex composition and uncertain state, spent LIBs pose significant fire hazards during the recycling process. In this work, liquid nitrogen (LN) and dry ice (DI) were utilized as refrigerants to investigate the inerting mechanism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spent LIBs. Post-mortem and therm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when spent LIBs are subjected to low temperatures (below −60 °C),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electrolyte and the separation of internal components cause an increase in internal resistance, leading to a drop in terminal voltage where it cannot deliver energy. Nail penetration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cryogenic freezing effectively suppresses thermal runaway, reducing peak internal battery temperatures from 921.2 °C to below 150 °C, with a temperature rise rate suppressed to under 3 °C/s. Additionally, DI exhibited a more sustained cooling effect than LN and is proposed as a safer and more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enhancing safety in LIBs recycling.

Rapid sorting of retired lithium-ion batteries using novel sorting feature extraction and a two-step classification method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LIBs) reaching the end of their life, the potential for reusing these retired LIBs has become a critical area of research. However, inconsistencies among retired batteries and high sorting costs remain major obstacles. Current methods rely on experimental testing or algorithm-based data analysis to identify aging indicators, yet they often fail to balance precision with efficiency.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is study introduces an optimized high-rate incremental capacity (IC) curve acquisition method for the rapid and accurate extraction of sorting features. By systematically evaluating the trade-offs between model accuracy and sorting time, two feature combin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orting process. The proposed method employs a two-step classification strategy for high-efficiency classification, achieving an accuracy of 98.1 % and 95.1 % for binary and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methods, it increases sorting efficiency sixfold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battery consistency, with capacity and internal resistance enhanced by 64.85 % and 82.71 %, respectively. This high-precision, machine-learning-based sorting approach addresses critical barriers in LIBs reuse, enabling reduced sorting costs and improved battery performance. It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a circular economy for LIB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broader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日志

SLAI 正式报道

先说结论:报道过程学院非常用心,管理、流程都非常不错,给工作人员一个大大的赞 :) 报道流程 9月10日早8:30正式开始报道,设置了停车处和茶歇点。家人陪同报道的需在茶歇处等候,学生去二楼报道。整个报道过程都有工作人员引导,电梯一到达二楼处会先领取一张报道流程表和一只黑色签字笔,流程表上清楚的写明了报道的顺序和要求。大概的流程是: 资料与材料查验、领取校园卡、领取银行卡并激活、领取校园文创礼物、住宿抽签、上交报道流程表、宿舍报道。 资料与材料查验:分为直博生、普博与硕转博,主要审核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成绩单、身份证等材料,按部就班,整个过程三分钟。 领取校园卡:会同时发专属卡套、卡带和校园卡(校园卡配色以紫、白为主,设计的很大气)。 领取银行卡并激活:本次校园卡是工商银行赞助,因此银行卡自然是工商银行。这步很漫长,由于学院还没有完全设置好WiFi,所以在银行卡激活的过程会很漫长。另一个选择是去附近的营业厅自行激活,营业厅距离宿舍300米的样子,很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学院开通的工行卡最好设置为 I 类银行卡,以避免单笔限额。(如已有 I 类工行卡,则学院不会为学生再次开通) 领取校园文创礼物:校园文创给了一把伞(紫色-晴雨两用)、一个印有学院 logo 的水杯(黑、紫、粉、白、蓝自选)、以及一个14英寸的商务电脑包和一件衬衫(酒红色),配置可以说还不错。 住宿抽签:宿舍的分配完全看运气,学院的宿舍分ABCDE五种户型,在入学前会发问卷调查:是否有想同住的室友,问卷提交后会按照提交结果分配室友,否则为随机。宿舍的抽签过程是在电脑上完成,有专人负责,开始抽前后学生说停止则停止,屏幕会显示最终分配的宿舍号。关于住哪间房河套则是遵循“先到先得”原则,但根据提供的房间图纸也看不出内部实质性的差异,大小差很多是可以看出来的(此类房间很少)。 上交报道流程表:表格中每一个流程结束后都会盖章,最终需要提交所有项目均盖章的流程表。 宿舍报道:宿舍全部是双人、三人套间,有些房间有客厅,有些没有。卫生间和浴室为套件内共用。我住在双人间,洗手池为双人配置,还配有小冰箱(冷藏、冷冻功能二选一)。每间房的面积都不完全一致,E户型差的非常多,其他户型面积类似,但不同房号面积差距也比较大。实际上比当初宣传时小很多,但一个人住是没问题的。 博士工位 博士工位均按照中心分配,在各位同学确定所属中心后,会有专门的负责老师分配工位房间及对应号码,有要求调换工位位置的可以申请(作为第一届的螃蟹当然可以横着走了)。工位在开学前均做过甲醛处理,房间内闻不到刺鼻的气体。每位博士新生均配备一台主机、两台显示器(31.5英寸与27英寸)和一个电脑增高架、一个机械臂以及一个人体工学椅。可以说工位的环境还是可圈可点的。当然也有一定可以提升的地方,例如主机没有蓝牙无线网卡、显示器分辨率为2K(2K+31.5英寸对于看惯了4K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机械臂会使两台横置显示器打架等(因此一竖一横我认为是最优选)。 住宿条件 由于每个户型不一致,仅以我所住的D户型为例向大家分享。 房间内刚入住时味道比较呛,呆久了会有点晕,因此我第一周都是在外面住酒店,同时24小时基本开着空调和所有门窗,地上放一盆水。一周后再入住时味道小了很多,买了除甲醛的试剂和甲醛试纸。工作人员的说明是:甲醛含量肯定处于安全范围内,房间内的味道是家具所散发出。事实好像也确实是这样,我入住后测了甲醛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屋子内配备有一张床(197 x 120mm)、一张桌子(120 x 60 x 78mm)、一张床垫(200mm)和一个衣柜,阳台上均配备独立洗衣机和晾衣架。床边的国道比较窄,但通过一个人是没问题的。宿舍如果计划办公、久坐的话需要子自己配置椅子,宿舍的是硬板凳,坐久了对身体不好。 公寓专门配备了前台、物业,刚开学难免有很多房间有小问题,但能感受到物业的态度是真的想为学生解决问题,只要在群内提的问题几乎都会有人解决,太赞了。公寓2楼是快递站,大部分快递都会送到二楼,少部分快递在楼下的丰巢柜。 课程情况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课程均以英文授课(思政课除外)。对于信息类专业,全程都需要再河套学院上课,满足2必修+5选修的要求。对于非信息类专业,则至少需要在河套学院修读2门信息类课程,是否需要回原高校修课依据原高校的规定执行。 第一学期课程以理论为主,主要都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涉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Computer Vision (CV)、思政课、学术英语以及系统层面的软硬件等知识等。大部分课程以做 Project 为主,少部分课程有 Exam。我本身是非信息类专业,因此在第一周时,我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听了一遍,主要从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的角度分析课程大纲,最终选了7-8门课(已经肉眼可见的预测到第一学期的课程压力)。课程的老师们都是从各个高校飞到深圳来上课,在此也对各位老师说一声辛苦了。对于非信息专业的同学来讲,很多专有名词都不熟悉,听着会比较吃力;对于 CS 专业或 AI 专业的同学,有很多课程本科已修读过,再修只是复习而已,压力不大。 在修课的基础上,学院对每学期听讲座的次数作出要求,第一学期每位同学至少参与10场讲座,讲座内容均是有关科研的。例如第一场讲座为韩晓光老师:分享实用科研经验;第二场为李鸿升教授:基于思维链的图像生成。 开学后 报道第二天学院就组织了学院的情况介绍会、自助晚宴、音乐节等活动,以及后续还有无人机拍照。同时,学院在不停地为闲置的教室通风、做清洁。同时学院开设了健身房、图书馆等区域,对在校生均免费开放。图书馆可以看到很多细节,例如有读书仓(坐进去除面前外四周都是包围状态,有良好的私密性,可旋转)、桌子设置了插座、3人研讨室、5人研讨室、会议室等等。室内很多区域均铺设地毯,有效降低了各种环境噪声。 开学后比较忙碌,由于课程表没完全确定,几乎每天都在上课的路上,还没有完全探究学院的区域,待后续分享。早上的课是9:30才开始(不起早八真爽),下午的课是2:30开始。第一周结束后就碰上了深圳的台风,越到这种时候越能感受到学院的负责。昨天深圳发布了台风橙色预警,晚上学院邮件通知停课,今天学院有专人负责检查每一间房是否有安全隐患,以及提前通知搬离阳台除洗衣机外的所有物品。同时今天食堂仍然提供早午晚饭,公寓2楼也提前为学生协调了食物和水(避免有人没抢到物资);同时今天也统计了所有人是否在宿舍 or 离校状态。感受到了大熊猫级的待遇,实在受宠若惊。 总之,能感受到学院开办在各种方面的用心程度,各种各样的细节就不多说了。 欢迎各位同学,选SLAI一定没错!

SLAI 联培博士申请

这篇文章是我博士申请历程的个人记录,主要记录申请的过程以及我的一些感想。 申请过程 今年二月底,我从系里和导师收到了深圳河套学院(SLAI)的招生通知。不久后,SLAI 就博士联培申请流程做了一次宣传讲座,内容涵盖了考试细节、项目优势以及项目总体目标。 SLAI 是为了培养一批人工智能人才而成立 SLAI 的算力非常强 SLAI 全英文授课 SLAI 的申请考试要求申请人具备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代码能力 我从三月份就开始准备了。第一年成立,暂时没有明确的考试大纲,所以我了解了北京中关村学院的招生要求。考试重点是理解一本叫做 “西瓜书” 的机器学习相关书籍,如下图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对公式推导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一点。关键在于让你熟悉那些你可能已经忘记的公式。例如,矩阵计算、积分公式、密度函数等等。我个人推荐一本名为pumpkin-book的书。这是一本开源获取的书籍,由Datawhale发布在Github上。链接如下:https://github.com/datawhalechina/pumpkin-book 另外,我本学期参加了一门名为机器学习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讲解了各种算法的原理,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优化部分。我把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模型评估与优化 模型选择 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 支持向量机 (SVM) 和聚类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CNN) 循环神经网络 (RNN) 强化学习 这门课程总共12周,虽然不足以完全用于备考,但它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题目,帮助我掌握了一些最重要的概念。 最大似然法 分布知识 概率密度函数等 SLAI 选拔营 选拔营于4月14日至17日举行。具体活动如下: 14日:学生注册 15日:人工智能数理基础考试 16日:研究计划书考试 17日:面试 考试共持续三个小时,中间没有休息(可以去卫生间)。进入考场前,所有学生只能携带身份证件和笔,其他物品一律禁止携带。考试期间,如被发现携带任何电子设备,考试资格将被立即取消。 第二天的考试将评估你撰写研究计划的能力。上午,三位主讲人将分别就不同主题进行讲座。讲座期间,不允许使用笔记材料,大脑此时是唯一可以依赖的工具。讲座结束后,所有学生将被带到一个先前的考场。试卷发布后,共有三道题目,分别与三个讲座有关。你必须选择一个主题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大约两小时)回答指定问题并撰写研究计划书。 最后一天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所有学生被分成上午和下午两场,但具体顺序并未公布,只需等待被叫名字即可。与之前阶段一样,电子设备是严格禁止的。所有学生只能携带简历进入等候室。 随后,学生们分批次将被带到图书馆,在那里填写信息收集表并等候大约20分钟。然后,每位学生都被带到面试室门口等待面试开始。面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之后是英文问答环节。第二部分是两位面试官的问答环节,题目可以与简历中的任何内容相关。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相比于我的研究经历,面试官对我的个人经历更加感兴趣。我从其他同学那边听到了一些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如果你的观点与你的导师不同,你会怎么做?”或者“你会如何处理一个对小组项目没有贡献的团队成员?” 整个面试过程大约持续20分钟,白板上有计时器严格计时。 个人感想 其实整个过程是很煎熬和难忘的。我花了大约两个月时间准备考试,期间我的研究进展为零。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笔试时还是感到很无助,大多数题目都无法完全解决。考试难度极高,似乎更适合数学背景扎实的学生。第二天的讲座也感觉与我的专业方向有些脱节。第一个主题是关于催化剂的开发,第二个是关于计算机视觉,第三个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幻视),这些都与我的研究方向不太相关。此外,面试前的等待时间也很难熬,没有手机只能等待被叫名字,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第几个,有概率早上八点半过去等待但十一点半才能面试。尽管有很多挑战,我仍然认为这段经历是值得的。 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收到offer。祝愿看到这条笔记的同学也能顺利上岸。 瞬间 更新于2025年8月27日

Github 小工具

本文用于整理自己发现的一些有帮助的开源小工具,也分享给看到本文的朋友 RSS 信息订阅:https://github.com/cooderl/wewe-rss 有趣开源项目(周更):https://github.com/521xueweihan/HelloGitHub 音乐人声移除:https://github.com/Anjok07/ultimatevocalremovergui 数学公式转 Latex:https://github.com/RQLuo/MixTeX-Latex-OCR RSS 阅读器:https://github.com/yang991178/fluent-reader Umi-OCR 文字识别:https://github.com/hiroi-sora/Umi-OCR 生物学 icons:https://github.com/duerrsimon/bioicons B站视频总结(需调用api):https://github.com/JefferyHcool/BiliNote 程序员做饭指南:https://github.com/Anduin2017/HowToCook Quicklook:https://github.com/QL-Win/QuickLook 图片转 Latex:https://github.com/kingyiusuen/image-to-latex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纸模板:https://github.com/hustlingFive/ustcLetterPaper 思维导图:https://github.com/LiRenTech/project-graph 小文件内网传送:https://github.com/vastsa/FileCodeBox olm OCR:https://github.com/allenai/olmocr 语音转换:https://github.com/RVC-Boss/GPT-SoVITS?tab=readme-ov-file 酷狗第三方:https://github.com/iAJue/MoeKoeMusic 流程图生成:https://github.com/excalidraw/excalidraw PDF处理器:https://github.com/Stirling-Tools/Stirling-PDF 视频下载:https://github.com/imputnet/cobalt?tab=readme-ov-file 南瓜书:https://github.com/datawhalechina/pumpkin-book 深度学习中文版(书):https://github.com/exacity/deeplearningbook-chinese Linux 入门:https://github.com/distrochooser/distrochooser 代码备忘录:https://github.com/jaywcjlove/reference Windows 10 系统软件卸载:https://github.com/Teraskull/PyDebloatX PDF处理器:https://github.com/wmjordan/PDFPatcher Everything:https://github.com/Chaoses-Ib/IbEverythingExt EverythingToolbar:https://github.com/srwi/EverythingToolbar 视频处理软件:https://github.com/HaujetZhao/QuickCut 反向面试指南:https://github.com/perkfly/reverse-interview-zh 文件夹批量重命名:https://github.com/ilgnefz/once_power 动手学习深度学习(书):https://github.com/d2l-ai/d2l-zh 图片高分辨率处理:https://github.com/Fanghua-Yu/SUPIR 今日热榜:https://github.com/imsyy/DailyHotApi ML visuals 矢量素材:https://github.com/dair-ai/ml-visuals?tab=readme-ov-file 水印添加工具:https://github.com/ggchivalrous/yiyin Deeplearning.ai深度学习教程中文笔记:https://github.com/fengdu78/deeplearning_ai_books 作业:https://github.com/imLogM/Machine_Learning_AndrewNg 答案:https://github.com/TingNie/Coursera-ML-using-matlab-python 猫爪浏览器扩展:https://github.com/xifangczy/cat-catch TrafficMonitor:https://github.com/zhongyang219/TrafficMonitor 问卷调查:https://github.com/formbricks/formbricks 内网 Doc 传输:https://github.com/mfts/papermark Frpc 内网穿透:https://github.com/luckjiawei/frpc-desktop 我的世界启动器:https://github.com/Hex-Dragon/PCL2 WeChat 聊天记录导出:https://github.com/git-jiadong/wechatDataBackup 证件照处理:https://github.com/Zeyi-Lin/HivisionIDPhotos AI 数字人生成:https://github.com/antgroup/echomimic_v2?tab=readme-ov-file Latex 入门指南:https://github.com/CTeX-org/lshort-zh-cn 学习手册《动手学深度学习》:https://github.com/d2l-ai/d2l-zh 学习手册《开源大模型食用指南》:https://github.